【第一篇:表示帶領(lǐng)】
可以帶領(lǐng)的其實也一定是可以依賴、可為憑借的,因此也與表示憑借的用法有一定的關(guān)系,有時甚至也可直接翻譯為“憑”、“靠”。例如:
(1)以爾車來,以我賄遷。(《詩經(jīng) 氓》)
(2)以千百就盡之卒,戰(zhàn)百萬日滋之師。(《張中丞傳后敘》)
【第二篇:定語后置】
在現(xiàn)代漢語中,定語是修飾和限制名詞的,一般放在中心詞前,這種語序古今一致,在文言文中,除此情況外,也可以放在中心詞后。定語放在中心詞后面,用“者”煞尾,構(gòu)成定語后置的形式。那么,在翻譯的時候,要注意把后置定語提到中心詞前面去翻譯。
「1」格式:中心詞+定語+者
①求人可使報秦者。(《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譯文:“尋找可以出使秦國回來復(fù)命的人。”
?、诔擞猩娼?。(《刻舟求劍》)譯文:“楚國有個渡江的人。”
?、矍G州之民附操者。(《赤壁之戰(zhàn)》)譯文:“荊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。”
④四方之士來者。(《勾踐滅吳》)譯文:“四方前來投奔吳國的士人。”
⑤村中少年好事者。(《黔之驢》)譯文:“村中有個喜歡多事的年青人。”
「2」格式:中心詞+之+定語+者
?、亳R之千里者(《馬說》)譯文:“千里馬。”
?、谏徽卟荒苤?。譯文:“富有的和尚卻不能到達。”
?、蹏孀又握?《勾踐滅吳》)譯文:“吳國出游的年青人。”
?、苁H然有聲者。(《石鐘山記》)譯文:“鏗然有聲的石頭。”
「3」格式:中心語+之+定語
?、衮緹o爪牙之利,筋骨之強。(《勸學(xué)》)譯文:“蚯蚓沒有尖利的爪牙和強健的筋骨。”
?、诰訌R堂之高則憂其民,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(《岳陽樓記》)譯文:“在朝廷作官(或居在高高的廟堂),就要憂慮老百姓的疾苦,退隱江湖遠離朝廷(或身處遙遠的江湖),就要為國君擔(dān)憂。”
「4」格式:中心語+而+定語+者
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,四海之大,有幾人與?(《五人墓碑記》)譯文:“能夠不改變自己志向的官員,普天之下,有幾個人呢?”
「5」數(shù)量詞做定語多放在中心詞后面。格式:中心語+數(shù)量定語
①比至陳,車六七百乘,騎千余,卒數(shù)萬人。譯文:“等到了陳這個地方,有六七百輛車,千多名騎兵,數(shù)萬名士兵。”
?、谝皇郴虮M粟一石(《馬說》)譯文:“吃東西有時能吃完一石糧食。”
【第三篇:表示時間】
“以”的此種用法相當于“在”、“于”,有時可據(jù)需要譯為“按照”。
例如:
(1)以元朔五年為輕車將軍。(《李將軍列傳》)
(2)斧斤以時入山林,林木不可勝用也。(《寡人之於國也》)